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中德低碳交通合作项目

多式联运枢纽
管理评价体系研究项目

背景及目标

为促进货物运输朝向更加气候友好型、低能耗和整体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发展高效低碳的多式联对中国政策制定者变得越来越重要。多式联运枢纽(MFTH)是多式联运整体系统综合发展的重要关键因素和基础。提高多式联运枢纽的服务水平,有助于改善资源配置,促进物流业的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是多式联运高效、低成本、气候友好型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货运业去碳化的关键。

近年来,中国多式联运枢纽发展迅速,枢纽数量稳步增长,枢纽的配套服务不断完善,与周边产业的良性互动和相互联系明显增加。但是,中国的枢纽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发展不平衡、设施布局不统一、交通方式衔接不畅、运营管理不到位、功能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目前,制约中国多式联运枢纽及多式联运本身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因素是监管能力不够。交通部和枢纽运营商均没有统一的评估工具,对枢纽的管理绩效及其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

为了支持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运营商和其他相关利益方进一步提高枢纽的管理绩效和服务质量,实现中国多式联运物流的环境和气候友好型发展,中德低碳交通合作项目交通运输部运输规划研究院(TPRI)合作开展了 “建立和实施中国中转站管理评价体系 “的试点项目。

该试点项目的目标是:

  1. 在中国建立一个以管理绩效、服务质量以及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为评价重点的,全面的多式联运枢纽管理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方法;
  2. 在选定的枢纽试点中应用所开发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改进、验证和本土化,并将试点实施结果分析总结,为针对根据经济、环境、气候指标方面优化多式联运枢纽绩效的目标和措施而提出的政策建议提供参考;
  3. 为交通部、中转站运营商和其他相关利益方评估、改善和统一中国多式联运枢纽的管理、服务质量和环境及气候绩效提供一个协调一致、标准化的多式联运枢纽评估体系;
  4. 探索多式联运枢纽评价体系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潜力,并通过中德合作促进以环境和气候为导向的多式联运物流枢纽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共享。

政府合作伙伴

实施机构

联系我们

凌炫

高级顾问

中德低碳交通合作项目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