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和气候、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中国正致力于全面提高能效水平,尤其是在工业领域,其能耗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约占70%,大力推进该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尤为重要。为推进能源革命,中国制定了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至少降低60%的目标。2005年至2017年,我国能源强度累计下降39.8%。然而,与德国和其他经合组织国家相比,中国的能源强度仍然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在这一背景下,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联合国家节能中心(NECC)、德国能源署(dena)共同开展中德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诊断示范项目。该项目是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BMWi)与国家发改委(NDRC)在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框架下开展双边务实合作的具体内容之一。
该示范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节能诊断,发掘中国重点用能工业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巨大经济潜力,在中国工业部门引入和推广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并与中德两国私营部门密切合作,共同落实已确定的节能措施。
第一阶段(2017-2019年)
在示范项目第一阶段(2017-2019年),基于不同的技术标准,项目组从不同行业(航空运输、水泥、陶瓷、玻璃纤维、造纸、发电)选择了6家试点企业,并开展了能源诊断。根据诊断结果,项目专家组制定了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经济可行且可可持续的措施,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其中包括通用技术领域和特定工艺流程的能效措施。针对通用技术和特定行业工艺技术共确定了75项不同的节能措施,其中20项经济效益最高的措施已经实施或开始实施。这些成果和经验的传播可以向中国其他工业企业复制和推广,从而促进中国工业领域具备经济效益的能效提升,并释放减排潜力。
第一阶段的其他成果包括,将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A)引入中国,加强能效解决方案和相应流程的能力建设以及工业企业的能源审计与能源管理,支持中国能源审计的政策法规框架,并促进中德私营部门交流与合作。
第二阶段(2020-2022)
中德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示范项目二期(2020-2022年)旨在显著提高中国工业能效,继续为中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贡献,并进一步加强中德两国私营部门的合作。在一期成果的基础上,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及其合作伙伴将继续推广第一阶段的经验和成果,在德国能效技术公司的积极参与下,继续支持试点企业进一步实施能效措施,并加强六个试点行业代表针对具体行业能效提升的能力。
项目主任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
中德工业节能与城镇节能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