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NEWS & ARTICLES

到2030年我国利用生物质能可减碳超9亿吨——《3060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书》发布

日前,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和北京松杉低碳技术研究院联合编制的《3060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书》在北京发布。


《蓝皮书》以生物质能零碳属性为核心,介绍了生物质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及碳减排作用,以及我国利用生物质能实现碳减排的必然性;同时报告从生物质能各个角度分析测算减排量,预计若结合BECCS技术,到2030年各类生物质能利用将为全社会减碳超过9亿吨,到2060年将实现减碳超过20亿吨。

生物质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同样是国际公认的零碳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低碳、清洁等特点。生物质资源来源广泛,包括农业废弃物、木材和森林残留物、城市有机垃圾、藻类生物质以及能源作物等。生物质能广泛应用在发电、供热、供气、交通、农业等多个领域,是其他可再生能源无法替代的。在未来,生物质能将在各个领域为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做出巨大减排贡献。

在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实施的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项目框架下,生物质能一直是“中德能源工作组”的重要议题之一,项目在过去的两年与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及德国沼气、废弃物管理与能源研究所合作,编写产业研究报告的同时,也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中德企业的合作。在此次联合发布的《3060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书》中,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联合德国沼气、废弃物管理与能源研究所,共同为报告汇总和提供了生物质能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德国的发展及碳减排相关经验和最佳实践。 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任东明、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宝荣、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旭东等中方专家受邀参加会议。德国沼气、废弃物管理与能源研究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Frank Scholwin、生物天然气部门技术主管Friedrich Brandes在会议上分享了德国生物质能发展的经验。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能源报、中国环境报、中国改革报、中国电力报、上海证券报等行业主流媒体记者与中德专家就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点击下载《3060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书》:

China_Low-Carbon_Biomass_Development_Blue_Paper_CN.pdf (energypartnership.cn)

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

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项目旨在围绕能效提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通过深入交流可持续能源系统发展相关的政策、最佳实践和技术知识,致力于推动三个层面的工作:高级别政府对话,企业与政府交流以及技术和政策法规层面交流,从而促进和推动中德两国正在进行且意义深远的“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