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6日,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和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专委会(CHPA)在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下共同举办了“中德高温热泵圆桌会议”。
在此次会议上,中德两国企业代表向能效主管部门、能源服务公司和其他潜在用户介绍了其高温热泵解决方案以及应用案例。此外,与会者在讨论环节也就高温热泵技术面临的挑战和促进高温热泵应用的必要政策支持进行了探讨。
热泵是能源行业低碳转型的关键技术,相比于燃煤、燃气和电锅炉更加节能。而如果电力来源为可再生能源且使用气候友好型制冷剂,那么热泵技术可实现零排放。热泵技术不仅是空间加热的解决方案,而且达到80℃以上温度的高温热泵可以为食品、造纸或化工等行业的工业流程提供热量。然而,作为一种极具前景的可持续供热和低碳技术,中国的高温热泵技术尚未受到到关注,应用领域和市场仍然较小,产品合计数供应方和潜在用户之间缺乏充足和有效信息交流与沟通。
为此,德国国际合作机构携手热泵专委会合作组织了此次圆桌会议。会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和德国能源署(dena)的中德专家分享了中德两国在高温热泵技术、减排潜力和相关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随后,曼恩能源解决方案公司、西门子能源公司和上海诺通新能源公司等受邀中德企业对其高温热泵技术和解决方案进行了介绍。在德国,工业热泵的温度现在可以达到150度,而且大多应用于一兆瓦以上的规模。同时,在中国,目前主要以中高温热泵为主,功率多在一兆瓦以下。
在围绕中国高温热泵市场发展和政策支持的讨论环节中,与会业内专家一致认为,就目前来看,加快未来市场推广的主要不足和需求包括但不局限于:1)更多可以展示高温热泵技术解决方案实际应用的试点项目,2)针对短期设备投入的政府补贴和长期的政策支持(如电价补贴和碳价)可以有效对冲高投资成本和投资回收期较长等经济因素。而从中德合作的潜力来看,企业建议应加强中德高温热泵标准相关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目前缺乏针对中高温热泵的设计和系统效率的相关统一标准。
中德在可持续供热和热泵方面的合作
目前中国约60%的能源消耗来自工业领域,而其中50%来自于工业部门供热相关的能耗。相比电力部门,供热部门的低碳转型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因为它更多地取决于用户和企业的投资决定,在政策制定中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而且相对电力部门涉及更多不同的经济主体。因此,供热转型需要有效的政策框架,以及低碳且可负担的技术解决方案。因此,在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关系框架下,两国互相分享和交流政策、创新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以推动实现供热部门的双碳目标。
作为一项节能减排的供热技术,热泵一直是近期两国合作交流的重点。为了推动中国热泵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项目持续深化和拓宽热泵相关合作,包括
- 在技术解决方案和政策框架方面促进热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整合
- 能力建设和改善系统能效相关标准
- 鼓励和吸引德国和中国企业参与上述交流
- 推动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实际应用
更多相关活动(结束或正在进行):
- 共同编制《热泵助力碳中和白皮书》(2021年),并更新2022版白皮书
- 参与起草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的行业标准,纳入德国企业和专家的意见,调整热泵行业标准
- 筹备德国DeveloPPP框架下的项目,与德国企业共同实施,支持热泵在中国的发展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德热泵合作的信息,请联系
Philipp Geres先生(philipp.geres@giz.de)
或
原祯女士(zhen.yuan@giz.de)